临近年底,各大手机企业都在集中攻坚即将到来的新年及春节市场,要么发新机,要么在渠道上做促销,以获得市场回馈。
这本无可厚非。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前不久,手机行业最具喜感的一幕出现了。#长沙头条#发布微博称:11月23日凌晨,在本市天心区黄兴广场e区的飞鸿手机店门口出现了一起恶意打砸店铺的事件。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公司长沙办事处员工黄某、龚某及申某三人故意损坏竞争对手荣耀手机的一家手机专卖店,导致荣耀手机专卖店门头及周围装饰受到严重损坏。目前三人已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小米怒砸荣耀手机门店?“商业竞争如此激烈,文的不行来武的?”长沙头条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来阐述此事。的确,这件事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甚至有些人一开始完全无法相信,但随后有监控录像为证,更有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如此戏剧性的一幕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是真实发生了的事。
此事发生之后,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荣耀手机官方也给出了回应,#荣耀手机#微博称:涉事人员12月4日已被警方从办公点带走,并对所犯错误供认不讳。“我们非常痛心地看到几个年轻人漠视法律和损害商家财产而受到处罚,但底线是不能践踏的。”
随后,网易科技某记者转发这条微博时表示,“问了一下双方,荣耀说是事实,小米说是三个人喝酒喝大了……”
但这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喝酒喝大了,就知道去砸对手的店?为何小米长沙员工明知这是不可为的事,却仍要做?当前中国主要城市公共场所都已经有了密集的视频监控,很容易被记录下来。做出这样的打砸店铺行为,很容易被找到、被查出来,这不是给小米公司、给雷军“抹黑”吗?为什么这么明显的事,还要做?是不是小米公司的管理有了问题?
压力之下的泄愤
这件事的确很让人不解。不过,我们从小米这两年来的发展脉络中,倒也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说实话,曾经的小米互联网模式风光今天已经不再。的确,小米开创了互联网手机模式,但其也一直贯彻着所谓的“互联网打法”。
就以互联网手机的核心特征——性价比为例,2015年互联网手机风口正盛,众多品牌、厂家蜂拥而至,掘金互联网手机行业。行业大打价格战、舆论战及配置战的一派浮躁与急功近利,导致随后互联网手机行业陷入了某种癫狂:手机免费、亏钱卖、友商互撕、互黑等所谓的“性价比打法”此起彼伏。
小米的性价比战略最初确有成效,发布的第一款手机成功引爆了网络直销模式,并迅速上位。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突破七千万,登顶国产手机销量榜首。虽然没有完成雷军当年夸下海口的8000万到1亿台目标,但这一成绩也优于同行,更让小米有了进一步“互联网手机化”的打法。
及至2016年,小米却出货量大跌 36%,被挤出了全球前五之列。这其中的核心关键其实还是对品牌溢价的把握。红米的首发最能体现小米的性价比战略,2013年年中,大热之后的小米宣布将发布更廉价、性价比更高的红米手机,定价799元的红米让市场人士大惊。
红米的推出进一步拉低了小米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一与山寨机相差不多的红米品牌带来的恶果在消费升级时代不断放大。这也是小米2016年走向颓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不仅是消费升级时代,更是手机存量时代,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购买手机,此时更需要的是手机的真正好品质以及手机品牌的溢价。再以互联网性价比打法征战市场,已经不符合产业趋势。
消费趋势碾压一切,就以今年618的手机大促为例,小米获得京东618手机品牌销量冠军,而荣耀则斩获中国手机品牌销售额第一。同样是互联网手机,小米手机卖得多,但销售额却是荣耀更高,这已经点明荣耀已经走向高端路线,走向品牌溢价。
而再过半年,这次的双十一再让人们震惊,小米的销量冠军也已经不保。今年双十一开售仅两小时,荣耀畅玩7x即售出30万台。整体来看,荣耀品牌一举夺得品牌销售金额榜冠军和品牌销售台数榜冠军。这已经充分说明,在今天的消费升级时代,性价比的低端玩法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
再从渠道建设来看,互联网手机模式被ov线下渠道冲击之后,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模式的创立者也开始大规模建旗舰店、专区专柜、招募地推。而线下渠道建设的重投入却更需要资金,小米在“营销大手笔+线下重投入”之时,自然更需要各区域市场强力支持小米业绩。这次小米长沙办事员铤而走险,看来还是压力太大了,整个小米的压力也非常之大。
压力太大之时,砸荣耀的店,就算没有什么用,也可以泄愤,也许这才是小米长沙员工明知不可为却还去砸荣耀店的真正原因。
但小米员工这样做的时候就没考虑过自己的身份吗?
管理症结:“不管理”之后的品牌损害
还是那个根本问题,小米员工明知这样做非常不对,却为何还要去砸店?这就不能不提到小米的管理。
“我在六年前实验了一种极为夸张的管理方法。我们叫去kpi,去title,去管理。以前我管公司管了快30年,极其复杂的管理方法也都用过,强kpi管理里面的副作用非常明显。我在创办小米的同时想试一下管理创新,就要看看到底什么方式的管理是最好的。于是,我进一步地思考:什么样的人不需要管理?”
这是雷军在一次线下分享会的演讲内容,反映了雷总对过去自己所为的非常后悔的心态。因为雷军此前一直有着理想化的管理思想,他认为,一个人有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内心要有无穷的动力,“就是他要跟我一样,想改变这个社会,想把产品做好”,找到这样的人之后,其实不需要为他鼓掌,不需要打气,也不需要刺激他。再加上利益分配机制是合理的,就应该会发展很好。所以雷军就试了这样一套完全只抓问题本质的管理模型,找到有能力、有责任心、有自我驱动力的人才。
但不可否认的是,雷军的这一管理思想无疑是过于理想主义了,也形成了小米公司几年来相对松散的管理体制:第一、小米没有kpi,这在传统企业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即使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哪家企业不做绩效评估;第二,小米的管理层很少,七八个合伙人下面分别有个主管,管理着七八个小组,然后就是普通员工,小米的管理异常扁平化,把职能拆得很细,这样对员工的层层管理就难以做到,更多是看员工的基本素质;第三,小米不开会,甚至做出的决策都不发邮件,有什么事情就在米聊群里解决,连报销都在米聊截个图就可以了。
直到2016年5月,雷军开始直接管手机部,“以前我们基本不梳理组织结构,想怎么干怎么干。我先是理顺了组织结构,再把人都配齐。”直到此刻,雷军才感觉到问题:“我觉得小米之前在管理上的创新走得有点过,今天在往回收,在找平衡点。现在谈小米的成功还为时过早,小米的创业路才刚刚开始。整个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调整是去年开始的,我估计还要再调一两年时间,才会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于是,小米在今年才开始狠抓3项任务:一是开始狠抓质量、二是交付、三是持续保持工程师文化和创新能力。但不曾想,管理体制上的重新梳理比不过员工已经形成的“自由放任”,这次小米长沙员工敢于砸荣耀店,其根源还在于小米此前对管理的放任。
虽然雷军已经开始了反思,也开始了调整,但这次小米长沙员工的任意妄为,说明对自身人员管理的失控其实已经给小米品牌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总结来看,雷军放飞自我的“不管理”初心是好的,但从人性角度而言,这一理想主义的管理方式对人员素质要求太高,而当小米不断做大之后,就难以从管理体系上得以保证。虽然雷军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也已经开始调整了,但积习之下的小米文化却一时难以快速调整到位。
再深入一点来看,这次小米员工砸荣耀店一事对小米带来了太多负面影响,小米的不正当竞争和企业的管理不当正在对小米的企业社会形象、品牌等造成不可逆转的长久损害。
而再对比荣耀本次危机处理办法,更让人深思。此事发生之后,作为受害者,荣耀官方微博则提出:“我们呼吁商业和职业道德的回归,企业更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典范。荣耀不畏竞争,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年轻人,诚信和正直绝不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双方同根互联网手机行业,但不同的企业文化,正让双方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荣耀从互联网品牌走向高端突破,更在年轻人中形成了品牌溢价,在线下渠道建设拓展中也因为品牌力而形成了“朋友圈”式的轻资产合作,这些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转型让荣耀的发展更从容。
希望小米也能越来越从容,进而越来越发展顺畅。